top of page
圣安得烈.JPG

​吉隆坡教会

吉隆坡教会简史

历史是由人与事所塑造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信,当然有神的手在牵引着。在本篇文章里,我所采取的进路,首先是简略的交代一下整个原道堂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一些我个人认为是较为重大的历史事件。根据我个人的浅见,这些事件是90年代圣安得烈原道堂历史发展的背景或脉络。接着下来,我才谈到1993年至2003年,这11年来神如何使用一些关键性的人物与重大事件,从而塑造圣安得烈原道堂的历史,作一记录。我也把一些指标性的统计数目即崇拜会,公祷会与成青主日学的出席人数罗列。虽然说人数不代表一切,但无可否认,它们也揭露了教会的某些状况,有着重大的涵义。一个健康的教会,必须是量与质一起成长的。至于功过的评论,我想是需要较长一点的时间距离,才能较为中肯;因此着墨不多。或许就留待后人去评价吧

80年代中期与90年代初期,是原道堂建立往后发展根基的时代,也是原道堂积极投入推动植堂与差传的时代。
 

1984年7月15日,德高望重的叶恩溥长老蒙主恩召。从此开始了原道堂集体领导的时代。当时,原道堂的3位长老,即已故王连国长老,蔡庆生长老,莫子亮长老与当时的牧者们如林小彬传道与江志海传道群策群力的推动原道堂的圣工发展。其中最值得大书一笔的是1985年开始的植堂与1987年开始的差传年会事工。植堂的第一炮,是在1986年发出,我们在蕉赖开始了第一个植堂,由邱文霞传道牧会。接着在1988年8月7日,我们也在吧生路成立第2个植堂。第一任传道为林小彬传道。
 

1984年10月5日,原道堂青年团契,在江志海与林小彬传道的带领下,开始了第一届的“原青宣教基金”。这是原道堂差传事工的滥觞。3年后,即1987年教会开始每年办一次全教会性的差传年会。

我个人认为,80年代与90年代初期也是青年团蓬勃发展的时期。1987年原道堂青年团分成两个团契,即在原道中心聚会的仁爱团契,以及在市区圣安得烈堂聚会的喜乐团契。仁爱团契的第一任团长为郑荣辉弟兄,而喜乐团契的第一任团长为张文光执事(详情请参《吉隆坡基督教长老会原道堂银禧纪念特刊》(1988年))。
 

回顾我们的历史,很清楚的青年团是训练教会领袖的温床。已故张佩霞姐妹是其中一个例子,她担任过原青团契团长,也曾筹组过原道堂第一间的基督徒之家(Agape House)。此外,当年许多青年团的领袖如邱文霞,潘荣平,张文光,李成典,张长国,张舒莉,陈惟成,郑维彬,郑维康,张文平,郑荣辉,傅胜良,袁明赐等最后都成了教会的传道或长老执事。
 

1980年代,原道堂青年团也出版了10期的《原青报告》,此刊物收录团契动态记录,以及一些带有基督教思想与色彩的专文,散文小品,基督教界人物的专访等。这些刊物,虽然在编辑与印刷方面仍很粗糙,但是现在却成了了解当年青年团情况不可多得的宝藏。此外,借着这项事工,也间接或直接地培育了本堂一些编写的人员,如张文光,李成典与陈湘琳等。

80年代

撒下种子
建立根基

1993

斯里百乐植堂,青年团蓬勃

1993年3月间,原道堂有一班弟兄姐妹,愿意成为“火种”,到Sri Damansara,开始设立斯里百乐宣道所。他们包括施敬良长老夫妇,张文平执事夫妇,潘德全执事夫妇,张育强夫妇,黄奕桥夫妇及范清祝弟兄阖府等。而斯里百乐宣道所第一任牧者为陈梅兰传道。1993年斯里百乐宣道所崇拜会的平均出席人数为50人。这是原道堂的第3个植堂。
 

1993年本堂的牧者为林小彬传道,以及刚从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毕业而在1月1日上任的张舒莉传道。驻堂长老则有王连国与莫子亮长老。本堂的执事有张文光,潘荣平,邹发麟与李成典执事。教会主题为“灵里造就,齐心拓展”,主要的目的是要植堂;同时林传道也有意在文良港一带“植团”,即成立多一个团契。
 

林小彬传道是一个在牧养上非常专心与用心的牧者,她对年轻的弟兄姐妹的关怀与教导非常周到。因此一点也不希奇,在她牧养的期间,青年团的事工蓬勃发展。1993年期间可说是原道堂青年团的高峰时期,甚至可以说是全盛的时期。当时喜乐团契的平均出席人数有63人。在这年,林小彬传道在9月18月于Jalan Genting Kelang的一间店屋楼上开始了“外展团契”,每月的第三周聚会一次。共有约20位住在文良港一带,原本属于喜乐团契的弟兄姐妹参加。这也是良善团契的前身。
 

除了喜乐团契,在1992年我们也开始了合心团契,一个服事吉隆坡美术学院(KLCA)的学生的团契。而在中华独中也有和平学生团契,由黄宝娟传道带领。当时是借位于中华独中邻近的圣多玛教会(Mar Thoma Church)聚会。可惜的是后来和平学生团契因人数不多,人力,本堂校内的学生缺乏,而在1994年交于学园传道会负责。
 

1993年主日崇拜的平均出席人数有142人。成青主日学平均学生人数则有67人。

1994

装备圣徒
效果长远

1994年教会圣工的主题为“装备圣徒,各尽其职”。当时教会推动“圣徒装备”的训练,开始时共有6位弟兄姐妹接受训练:他们为张舒莉传道,黄希思,纪风珠,梁素凤姐妹,林贵峰与郭似龙弟兄。而这6位受训者则栽培第一代的提摩太共7人,他们为蓝炳焜,李成忠,邱秀萍,李德恩,刘集宁,梁志祥,李少文。这些弟兄姐妹,目前多已成为教会领袖。
 

除了“圣徒装备”的课程之外,教会也推动“三福布道法”与录音布道法。

1994年3月12日,本堂为江志海与蔡华平传道举行按牧典礼,按立成为本堂牧师。这是原道堂第一次按牧师。
 

1994年的主日崇拜平均人数有151人。公祷会出席人数也是蛮多,平均有48人。而成青主日学的人数的目标是100人,达到的人数有94人,为原道堂有史以来最多的。
 

至于团契方面,1994年1月8日,良善团契正式成立,每星期六聚会。郭诗煌弟兄为第一任的团长。因为有一班弟兄姐妹到文良港的良善团契聚会,喜乐团契人数开始减少,平均有46人。良善团契则平均有23位出席者。合心团契也有22人。成年团契则有66人。

1995

林小彬传道离职,王连国长老接任理事会主席

1995年教会仍是延续使用“装备圣徒,各尽其职”的主题。平均崇拜出席人数有151人,而成青主日学的出席率达到高峰,平均学生人数有90人。教会也推动分区工作,共分为八打灵区,文良港区,梳邦区,蕉赖区与怡保路区。各区每个月聚会一次,主要的内容是联谊及彼此关怀。
 

1995年4月2日,本堂为讲英语的会友及家人设立一个英语崇拜,地点是在吧生路原道中心。莫子亮长老夫妇被派往协助这圣工。其他被委派成立这新事工的弟兄姐妹包括许森群夫妇,陈惟成夫妇,陈亚旺夫妇等。江志海牧师则担任顾问。
 

1995年3月间,颂扬职青团契成立,第一任的团长为黄希思姐妹。颂扬职青团契,顾名思义是服事职业青年的团契。

1996年圣安得烈原道堂的主题为“爱中建立你和我”。崇拜人数下降至平均137位。成青主日学的平均人数也下降至55人。喜乐团契的出席人数也开始下降,平均为28人。良善团契则保持在20人,合心团契20人,颂扬团契人数有成长至21人(1995年为15人),成年团契人数则下降至25人(1995年的平均出席人数为38人)。
 

1996年6月18日教会选出新一届的长老,除了王连国长老,蔡庆生长老,莫子亮长老、董伟强长老与施敬良长老蝉联之外,新任的长老有潘振忠与张文光长老。长执会委派张长老留在圣安得烈堂事奉,潘长老则到蕉赖宣道所事奉。
 

1996年7月1日傅胜良传道加入原道堂的事奉行列。
 

1996年本堂的新任执事则有郭诗煌与黄希思执事。

1996

再次在爱中彼此建立

1997年王连国长老被证实患上癌症;3月间教会监督组议决由张文光长老接任圣安得烈堂理事会主席,蔡庆生长老担任顾问。虽然当时王连国长老抱病在身,但他仍是非常关心教会的事务,也始终如一的热心传福音,关怀会友;并给予刚上任的张文光长老许多的协助与指导。
 

1997年理事会的文书为李成典执事,财政为邹发麟执事。

在这一年,我们仍然使用“在爱中建立你和我”的主题,重点在于促进教会青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联系,会友之间的彼此关怀。
 

牧养的工作主要是落在张舒莉传道与傅胜良传道两位牧者身上。而成青主日学的工作则由张文光长老负责,他从王连国长老手中接任成青主日学校长一职。在这段时间,林志川传道也拔刀相助,帮忙教导主日学,负责编写与教导一个叫做《基督徒灵程》的课程。其他的老师为张舒莉传道(教导《信仰反思》与《耶稣生平》);傅胜良传道,张俊明弟兄(教导慕道班);李成典执事,陆国年理事,黄希思执事,李美萍姐妹(教导进深班);林贵峰弟兄(教导读经法),张文光长老(教导《基督徒灵程》与《信仰反思》成年班)。本年度成青主日学的平均人数为50人。
 

至于儿童主日学的事工则由蔡永根弟兄负责,他开始担任校长。而张舒莉传道则担任顾问。

除了注重教导工作外,教会也大力推动社会关怀的工作。我们设立关怀基金,支持基怀残障儿童中心,恩惠之家老人院等。张舒莉传道主要是负责牧养职业青年,成年人与乐龄人士;她所看顾的团契有成年团契,颂扬职青团契与乐龄事工。而傅胜良传道则负责青年人的事工,包括喜乐,良善与合心团契的事工。
 

1997年崇拜会平均出席人数为140人。公祷会有28人。

1997年有鉴于一些弟兄姐妹发出教会需要一个我们能自由使用的空间的心声,加上教会一位爱主的弟兄,即吴志昌弟兄愿意以特别优惠的租金出租他位于吉隆坡市区东姑阿都拉曼略门牌338号的马兰大厦(Wisma Maran)的一个办公室,长执会议决向池租一个约1534方尺之办公室,充作舌动中心。我们称之为“迦南中心”。
 

1997年6月1日迦南中心正式启用。当时教会将它作为外展工作的据点、传道人的办公室、训练会及讲座地点、合心团契与良善团契的聚会地点。此外我们也成立了一个希望能作外展工作的商入团契,由张文光长老带领。商入团契也是利用迦南中心,在中午的时间进行聚会。

1997

王连国长老抱恙,年轻同工接棒

1998年教会以“作光,作盐,作门徒”为主题。我们看到教会需要更多的“门徒”,尤其是青年领袖,因此计划由传道来带领一个“领袖细胞小组”,物色有潜能的青年领袖,固定查经、祷告、一起事奉。我们也认为青年团的事工是应该加以强化。然而,事与愿违,这项计划的成绩并不理想。
 

1998年10月16日,教会敬爱的资深长老,即王连国长老安息主怀。教会领导的重任落在相对地年轻,牧会经验不太多的长执与教牧身上。
 

1998年张舒莉传道开始推动了她甚有负担的乐龄事工。同年,我们也开始了自己的成年团;以往的成年团是与吧生路宣道所及斯里百乐宣道所的成年人联合。
 

1998年崇拜平均出席人数为138人。
 

至于青年团契则是处于艰辛的阶段,人数并没有增长。喜乐团契在1998年的平均出席人数为26人,良善则有17人。团契的没落,当然有许多的原因,如良善团契因为是在星期六聚会,常与教会的特别聚会冲突,加上公共假期,造成聚会次数减少,因此影响了团友对团契的归属感。从文良港到市中心路途的遥远也是造成邀请新朋友的拦阻。但我个人的看法为,往往年青人需要一个满有领导能力,能与他们打成一片,并能在他们面对困难时,陪他们一起渡过的人来领导他们。从教会的层面来看,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拥有这样的特质与恩赐,能牧养青年人的牧者来带领他们。放眼众教会,如此良牧,着实难求。或许因为这个原因,自从林小彬传道离开之后,我们一直无法吸引太多的青年人。
 

在理事会方面,已年届乐龄,文字造诣深厚的林国柱弟兄欣然答应担任文书一职。而财政邹发麟执事因为工作职位的擢升,必须离开吉隆坡,因此辞去财政一职。5月份,财政的职分由田齐安弟兄接任。
 

同年6月19日,原道堂的元老之一,也是第一届长执会的执事之一的熊陈瑞珠姐妹蒙主宠召,享年72岁。陈姐妹在每一届执事改选中,因热心爱主,关心教会圣工,皆告中选,直到60岁退休为止。陈姐妹一向关心母堂的建堂事宜,期盼有朝一日母堂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教堂。她安息主怀后,其家属把RM5,000.00的赙仪悉数奉献作为建堂基金,并承诺遵照陈姐妹的遗愿,一旦圣安得烈原道堂发动建基金,即另外奉献RM20,000.00。(编按:当原道堂随后发动建堂基金时,熊家遵照陈姐妹的遗嘱,奉献此款项。

1998

王连国长老安息主怀,教会推动培训青年领袖

1999年我们发现教会面对以下比较重大的问题:1.会友的委身与彼此之间的关怀、凝聚力不好;2.崇拜会人数也有减少的现象; 3.良善与喜乐团契的人数不稳定;4.讲台的素质与敬拜的气氛有待改善;5.弟兄姐妹的布道热忱欠佳;及 6.成青主日学与公祷会人数有下降的现象。

理事会因此决定巩固内部,复兴会友的灵命。教会主题定为:“建立我家,委身事奉”,分题则有:“彼此关怀,追求长进,委身教会,广传福音”。我们首要的工作是推动教会弟兄姐妹彼此关怀、探访、彼此建立。理事会每双月的第一个星期四晚上为探访夜。
 

团契组也推动“我有团契,团契有我”之计划,鼓励会友积极参与团契生活。此外,我们也推动“一天一小时,熟读神话语,向神述心事”的读经与祷告运动。我们也发起鼓励会友参加公祷会,我们将原本在下午1点30分的公祷会提前至1点20分开始,以便有多一点的时间祷告。除了以上的一些计划,教会也大力鼓励弟兄姐妹们不要无故缺席崇拜,相反的,要严守主日,准时朝见神。
 

到了年底,我们看到崇拜人数稍微增长至144人。公祷会则从1998年的24人增长至30人。成青主日学的平均出席率则保持在35人。
 

1999年是良善团契的多事之秋,这年团契面临人数削减,而酝酿停办的危机。但经过理事会的冗长讨论,我们议决将良善团契搬回文良港聚会。
 

我们也决定邀请林志川传道担任顾问,协助带领这个团契。林传道欣然答应,使团契的情况稳定下了。1999年11月,良善团契搬回文良港的南北花园,借用陆国年夫妇的住家,作为聚会地点。一直到了2001年1月,我们在文良港的Wisma Mutiara Genting租了一个单位,取名为“迦密中心”,作为良善团契较完善的聚会地点。
 

在圣工人员方面,1999年4月10日,本堂会友,也是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的院长,陈金狮博士,经过本堂的推荐,由长老大会西部区会按立成为本堂牧师。陈牧师随后除了一如往常地在原道堂各堂所讲道外,也帮助主持圣礼。
 

1999年教会的长执会进行改选。新任的长老为颜素琴与郑维彬长老,而新任的本堂执事则有田齐安执事。其他的原任长老与执事蝉联。长执会委派蔡庆生,张文光与颜素琴长老在圣安得烈原道堂服事。
 

1999年7月1日张文光长老自动让贤,由教会资深的长老,即蔡庆生长老接任理事会主席一职。蔡长老上任之后,积极的策划成立早堂崇拜(详情请参蔡庆生长老所撰写之〈圣安得烈原道堂设立早堂简史〉一文)。
 

1999年7月22日教会一位爱主,曾任多届执事的郭藩莲姐妹安息主怀,享年72岁。郭姐妹多年来热心在儿童主日学及诗班事奉。她安息之后,成年诗班指挥一职由张舒莉传道接任。同年10月,李房友弟兄从张传道手中接过成年诗班指挥一职,直到如今。

1999

巩固内部,注重会友的灵命

2000年教会的主题为:“建立我 家,委身事奉”。上半年我们推动“人人关怀,人人牧养”运动,期望加深会友之间的关系。下半年,我们计划推动“人人布道,人人事奉”运动。

2000年6月1日,蔡华平牧师上任,经过多年的祷告等候,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驻堂牧师。然而,同年7月31日,张舒莉传道离职。
 

2000年7月2日我们开始了迦南中心的早堂崇拜。
 

2000年我们的平均崇拜出席人数为139人。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有些弟兄姐妹到了早堂崇拜。
 

2000年12月10日长执会议决,圣安得烈原道堂可以开始推动建堂基金的筹募工作。2000年12月28日,我们成立一个建堂基金筹募委员会,主席是蔡华平牧师,副主席为蔡庆生长老,文书为张文光长老,财政为蔡明春弟兄。本堂其他在任的长老与执事为当然委员。此外一些有负担于建堂的本堂弟兄姐妹也参与。其他堂会也委派代表参与。
 

2000年,我们成立一个“迦南发展小组”,专门探讨如何更有效的使用迦南中心,由叶怡兴弟兄带领。当时我们把迦南中心的一个小地方装修作为茶坊。希望通过茶坊的工作,能吸引一些吉隆坡美术学院(KLCA)的学生及未信主的人来使用中心,使迦南中心最终可以成为福音的据点。
 

2000年活泉成年团契团长为叶怡兴弟兄,副团长为蔡永根弟兄与潘荣平执事,文书为蔡永根弟兄,财政为蔡思听弟兄。儿童主日学校长由谢淑芬姐妹担任。蔡永根弟兄则担任顾问。
 

2000年9月间,我们邀请王菊心姐妹担任圣歌团指挥,王姐妹欣然答应。

2000

早堂崇拜成立,蔡华平牧师上任

2001年,整个原道堂推动“五运倍增”计划,希望在5年内,将崇拜人数增加一倍。因此我们将午堂崇拜人数的目标提高至150人,而早堂的崇拜会人数目标则定为75位。我们希望到了年底,联合的崇拜会人数能突破200人的大关。然而,到了年尾,我们并没有达到这目标。午堂的崇拜会平均人数为133人,早堂是47人。

2001年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筹募建堂基金的事上。我们的首要选择是与圣安得烈英文堂合作建立一个新的教堂,然后要求一层大概是1万2千平方尺,可容纳300至500人,专属于原道堂的地方,作为原道堂的礼拜堂。其他的空间可用作主日学课室,教牧办公室,团契聚会地点,图书馆,储藏室等等。我们估计原道堂所需负担的整个费用约为300万。倘若用5年来筹,我们估计每年需要筹约50有至60万。无可否认,这是个相当庞大的数目。

2001年2月,我们首先推动建堂委员会成员的认献,接着是理事会成员的认献。5月13日,我们推动圣安得烈早堂与午堂的认献。并在8月11日假圣安得烈堂举办了一个培灵会,讲员为蓝华兴牧师。8月12日,我们在吉隆坡的Century Hotel举办了原道堂38周年庆典及第一届圣安得烈原道堂建堂认献。讲员同样为蓝华兴牧师。第一届圣安得烈原道堂建堂认献的目标为RM500,000.00,但全原道堂的实际认献总数为RM394,391.00,共有252人参与。

在圣工人员方面,2001年12月31日傅胜良传道离职。林国柱弟兄与戴雪琼姐妹因年事已高的原因,婉拒继续担任理事。而新加入的理事则有蔡明春,刘其升,刘用钿弟兄与黄素君姐妹。

2001

积极筹募本堂的建堂基金

2002年蔡华平牧师的首要计划就是推动小组的事工。他开始了小组组长的训练工作。第一批受训者约有18人。当时蔡牧师也认为团契应该“小组化”,因此教会就依照参加团契的弟兄姐妹,将他们分派到几个小组。蕉赖的成年团契团友开始有小组,组长是潘荣平长老。小组的活动基本上是查考苏颖智牧师所编的《性格重整之旅》的课程及联谊。

除了蕉赖区的小组外,其他的小组为颂扬团契原有的两个小组,吉隆坡市区的一个小组,以及梳邦与八打灵区联合的一个小组。

2002年适逢教会的长执改选年。2002年5月19日长老改选,原有的长老们都蝉联,而本堂的新任长老为潘荣平长老。

2002年8月18日执事改选,所有原任执事都蝉联,而本堂的新届执事有蔡永根,叶怡兴与陆国年执事。

2002年10月间,圣安得烈英文堂正式告知原道堂,她们只能建一间教堂,然后与原道堂“共用共享”,但无法让原道堂拥有专有的敬拜地点。长执会议决征求会友的同意,与圣安得烈英文堂进行建一间“共用共享”的教堂。令人欣慰的是,圣安得烈原道堂的会友绝大多数表示赞同。

2002年教会崇拜会的平均出席人数为138人。

2002

推动团契小组化

2003年教会的主题定为:“心手相连,齐建家园”。在目标方面,我们定了以下:
1.崇拜人数达到155位。
2.着重新朋友的关怀,我们期望40%的新朋友(路过者不包括在内)能固定出席崇拜会。同时不忽略关怀有需要的会友。
3.团契小组从10组增长至12组。
4.建立一套有系统的主日学课程。
5.建堂基金:到了2003年7月实收80万。而2003年8月至2004年7月,认献目标50万。

 

到了2003年底,教会崇拜会的平均出席人数为126人,比预定的目标155人差了29人,也比2002年实际出席人数少了12人。很明显的我们的崇拜人数是有滑落的现象。
 

2003年,喜乐团契也面临人数少得可怜,甚至有停止聚会的窘境,令人感到无限唏嘘。还好,良善团契的情况较为稳定,平均的出席人数则有15位。
 

至于建堂基金方面,根据圣安聚烈原道堂建堂基金筹募委员会所发出的报告显示,经过两次的认献,从2001年8月至2003年7月31日,我们所筹得的建堂基金之结存为RM562,365.40。这不包括在未正式发动建堂基金之前,一些弟兄姐妹,包括先贤们,通过遗嘱奉献的RM60,936.30。
 

为了进一步的筹募建堂基金,我们借着2003年8月10日,原道堂庆祝40周年的良机,邀请王美钟博士主讲“基督是主”的信息,同时举行了第三届的建堂基金认献。目标定为RM500,000.00,所得的实际认献约RMl90,000.00。
 

至于成青主日学方面,张文光长老卸下担任了6年的校长职,由李成典执事接任。
 

2003年7月1日陈梅兰传道重回原道堂事奉。同年12月早堂成立本身的理事会。

2003

庆祝40周年,深化筹募建堂基金运动

小结

我深信这11年来,本堂许多牧者、长执、理事、团契职员及弟兄姐妹都已经尽心竭力,为主献上他们的时间、恩赐与金钱。我们绝对不能否认他们的贡献;我也深信在主里的劳苦决不徒然。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这11年来,除了成年诗班与圣歌团,分别在李房友弟兄与王菊心姐妹的带领下,素质大有提升;以及儿童主日学人数有所增长之外,我们在质与量方面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进展。1997至2000年间我们推动弟兄姐妹之间的彼此关怀;1999年我们更大事推动灵命的更新,希望会友能彼此关顾,委身事奉。但到了今天,我们还是面对同样问题;我们的联系与关怀仍然有待加强,我们的委身,布道热忱仍然缺乏。在人数增长方面,除了早堂崇拜为我们加添了约40多位的会友之外,其实我们并没有什么增长。午堂甚至是处在倒退的状况中。在大力推动建堂事工的当儿,我们绝对不能忽略那更重要的事:就是喂养羊群,抢救灵魂。

在回顾圣安得烈原道堂的历史时,我心中有一点很深的感触:我们回应及处理教会种种问题的速度与效率真的需要大大地改善。良善团契的问题在1997年已经浮现,我们拖到2001年才将她移回文良港。同样的,喜乐团契的问题严重化时,我们的领导层并没有给予在挣扎的职员们适当的援助。我们也没有慎重地采取任何对策,从而造成2003年呆滞不前,甚至停顿的可悲境况。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学习,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现在我们崇拜会人数有下跌的明显迹象,让我们即刻采取对策,并严肃的执行之,以免为时已晚矣。祈求神怜悯也保守教会的领导层,有智慧,忠心与决心去处理应当处理的事,去作应当作的事。

bottom of page